研究报告

基于SSR标记的高原粳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  

陈于敏1* , 世荣1* , 刘吉新1 , 陈远伟2 , 陈玲2 , 张其钢3 , 郑晔4 , 刘慰华1 , 赵国珍1**
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, 昆明, 650205; 2 嵩明县种子管理站, 嵩明, 651700; 3 陆良县种子公司, 陆良, 655600; 4 临沧市种子管理站, 临沧, 677000
作者    通讯作者
《分子植物育种》印刷版, 2019 年, 第 17 卷, 第 37 篇   
收稿日期: 2018年07月27日    接受日期: 2018年08月29日    发表日期: 2019年08月21日
© 2019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
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。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,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。
摘要

利用中国农业行业标准(NY/T 1433-2014)推荐的 48 SSR 引物,对 81 个高原常规粳稻推广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。结果表明:37 SSR 引物在 81 个品种间具有多态性,共检测到 139 个等位基因(分子量变异范围为 89~288 bp),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(Na)2~10 个,平均 3.76 个。Nei 基因多样性指数(He)0.025~0.769,平均为 0.438SSR 多态信息量(PIC)分布范围为 0.024~0.727,平均为 0.416。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 0.42~1.0,平均为 0.652007-2016 年育成的品种遗传多样性低于 2007 年前育成的品种,两个时期育成的品种有 15 SSR 位点的等位基因存在差异。聚类分析表明,遗传相似系数为 0.62 时,81 个品种划分为 4 个类群,其中第类、第类和第类分别包括 4 个、5 个和 12 个品种,第类包括 60 个品种,占供试品种数的 74.1%。表明大多数品种间遗传距离近,遗传基础较窄。在今后的水稻育种中,应加强有利基因发掘、引进和创新利用,以拓宽高原粳稻的遗传基础。

关键词
SSR 标记;高原粳稻;推广品种;遗传多样性

HTML格式版本正在制作中。
《分子植物育种》印刷版
• 第 17 卷
阅览选项
. 全文 PDF
. 全文 HTML
读者评论
. 评论
作者的其他论文
.
陈于敏1*
.
世荣1*
.
刘吉新1
.
陈远伟2
.
陈玲2
.
张其钢3
.
郑晔4
.
刘慰华1
.
赵国珍1**
相关论文
.
SSR 标记
.
高原粳稻
.
推广品种
.
遗传多样性
服务
. 发表评论